三十年,只为画好TA
“科学与艺术融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品名称 《山海一卷潮起东方》
入选文旅部、中国文联主办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为了真实刻画复杂精密的研发设备和科研人员的服饰穿着与容貌气质,王铁汉多次从南湖奔波往返于阳光校区国旗研制实验室现场考察。他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也参考了许多资料图片和新闻报道视频。王铁汉说道:“《苍穹中那一抹红》反映的航空航天和纺织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一点都不能出错,要做到专业人士看过后都能给予认可,必须尊重历史、尊重科学。”
“想要更好地实现科学与艺术融合,有很多现实素材和人物故事可以深度挖掘。”在纺大,王铁汉正尝试用新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由于工笔画对于纸张的要求极高,而以工科见长的纺大正在通过新材料研究,对宣纸制作这门独特工艺进行探索,以期研制出宣纸的替代品。
“画画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行’”
作品名称《轻掠》
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笔墨是中国书画的灵魂”
王铁汉绘画技艺高超,书法技艺也毫不逊色。他认为练毛笔字对于中国画帮助是最大的,运笔提按转锋,两者异曲同工。
在王铁汉的艺术生涯里,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赵卫是对王铁汉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赵卫副院长曾这样点评王铁汉的笔墨技艺:“笔墨是中国书画的灵魂,离开了这个基础去涂抹,虽也是艺术,但已不是中国书画。铁汉深知此理,在笔墨线条锤炼上下了很多功夫,他坚持临摹书法碑帖,从书法线条上寻找感觉,很好地解决了用笔的问题。”
绘画离开扎实基本功是难以画出好作品的。因此,王铁汉一直不懈追求画技的精益求精。他认为,像毕加索等几位国内外知名画家,只用几根线就能勾勒人体,多一根少一根都达不到最佳效果。中国画创作亦是如此,离不开线的塑造,就像盖房子,搭好架子才能往里填装。
相较于西方油画,中国工笔画创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王铁汉曾经被画油画的同行问道:“这幅画,怎么三个月前画成这样,三个月后还是这个样?”王铁汉解释,因为工笔画底色画得很浅,需要一遍遍上色,同样的颜色,可能要画上十遍、二十遍,作品颜色还要分染、统染、罩染,所以一幅画耗时很长。
作品名称《收获》
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第三届全国现代工笔画作品展
王铁汉对于传统中国画的继承和发扬还着重于展现笔墨之上的画和意、意和道的关系,在深耕“汲取传统、体悟传统、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创作理念中,他努力创作出既有民族性、时代性,又能体现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我的作品寄托了我全部的思想感情,寄托了对我们的土地和民族的感悟。”为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王铁汉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他的山水画融入了对秀美山川的精神关怀。因此,他的画作除了饱含高超的绘画技艺之外,更蕴藏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王铁汉将全部身心
倾注在每一幅作品中
用不变的“初心”踏越艺术阶梯
铺一张素纸,绘一生情怀
他用永不枯竭的画笔
为我们记录下了最美的时代
王铁汉,男,回族,生于1968年,现供职于武汉纺织大学设计创新与纤维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毕业于武汉纺织大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工笔画学会会员,安徽省阜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武汉纺织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收藏家协会文化研究部研究员。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0余次,多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等国家级、省级展览。
请关注纺大官方微信号
武汉纺织大学官方微信:wuhanfangda
长按识别关注
▼纺大,我们回来了!▼
▼新学期,准备好“狂飙”了吗▼
▼重要!2023年春季学期校门管理通告▼
END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文字采写 | 罗祎
大通社学生记者
陈未鸣 谭曼
胡洋洋 杨莉莹
统筹发布 | 罗祎
审核 | 刘戈 姜永杰
投稿邮箱 | whfdzg@wtu.edu.cn
欢迎您点击分享、点赞与在看
为武汉纺织大学充电